IP地址分配规则:

32位的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:前部分为NID,标识网络,后部分为HID,标识主机。

TCP/IP协议规定,在互联网中连接的两台主机要直接通信,就要具有相同的NID和不同的HID;具有不同NID的主机通信,必须经过中间设备-路由器的转发。

IP地址分为5类:

A类:前八位标识网络,且该八位最高位位固定为0,后24位标识主机;网络号全为0的地址不能使用;前8位为01111111的IP地址,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机进程间通信,称为回送地址;A类NID一共有126个。每个A类网络可以容纳2**24-2=16777214台主机(IPv4中规定主机号的各位不能全为0或全为1)。因此A类IP地址范围是:1.x.y.z-126.x.y.z,其中x、y、z的各个二进制位不能全为0或全为1。

B类:前16位标识网络,且该16位最高两位固定为10,后16位标识主机;B类IP地址范围是:128.0.y.z-191.255.y.z,其中y、z的各个二进制位不能全为0或全为1。

C类:前24位标识网络,且该24位最高三位固定为110,后8位标识主机;C类IP地址范围是:192.0.0.z-223.255.255.z,其中z的各个二进制位不能全为0或全为1。

D类:多播。E类:保留。

私有IP:

Private IP地址,通常又被称为RFC1918地址,是按照IETF RFC 1918,被公司或组织在其自有的网络中为非公开目的而使用的地址。由于不能通过路由器传输,Private IP地址不能被直接与互联网相连接。

范围:

A class: 10.0.0.0 ~ 10.255.255.255

B class: 172.16.0.0 ~ 172.31.255.255

C class: 192.168.0.0 ~ 192.168.255.255

特点:

  1. 在全球范围内不具有唯一性。

  2. Private IP地址的路由信息不能对外发布,外部的IP数据包无法路由到Private IP地址的计算机上。

  3. IP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Private IP地址的, 不能在Internet上的路由器间进行存储转发的操作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